新闻动态
2025-10-12 18:12 点击次数:55
2019年,一家挪威公司突然单方面取消了与中国大船重工的合作订单,金额高达130亿元。这一举动直接让大船重工背上近20亿的债务,企业瞬间陷入危机。更令人愤怒的是,对方不仅撕毁合同,还要求退回已经支付的13亿定金,简直是雪上加霜。
要知道,大船重工可不是普通企业,它是中国知名的造船巨头,承担过首艘国产航母“辽宁号”的建造任务,实力雄厚。为了拓展国际市场、打响名气,大船重工积极寻求海外合作。2012年,挪威的系卓尔公司主动上门,提出合作建造八个钻井平台。经过洽谈,双方签下了一份高达130亿的大单。按照惯例,需要先付10%的定金,也就是13亿。但系卓尔公司迟迟不付款,还是在大船重工多次派代表交涉后才把钱打过来。
拿到定金后,大船重工以为这次合作已经稳妥,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工程按计划推进。然而,工期过半时,系卓尔却突然提出要取消合同,理由是“经济下行,公司效益不好”。这种说法显然牵强,毕竟合同已经敲定,怎么能说停就停?尤其是在项目接近尾声时才提出,完全不顾大船重工的损失。
展开剩余67%大船重工当然不甘心,但问题在于,当初签合同时,因急于合作,条款几乎都偏向系卓尔。根据协议,若产生纠纷必须在挪威打官司,并且适用挪威法律。这让大船重工处于绝对劣势。请律师评估后才发现,官司几乎没有胜算。加上系卓尔是挪威本土巨头,暗地里搞小动作的可能性也很大。无奈之下,大船重工只能接受取消订单的结果。更过分的是,系卓尔还要求退还那笔13亿定金!
这样一来,大船重工不仅血本无归,还因为前期投入和资金断裂濒临破产。好在国家出手相救,2022年为大船重工注入资金,推动企业重组和战略调整。这才让它重新站稳脚跟,再度成为国家级海洋工程的重要力量。
这段经历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:不能因为眼前的机会就盲目妥协,更不能在合同上留下巨大漏洞。合作最重要的是平等和诚信,否则只会吃大亏。
反观系卓尔,这种言而无信的做法不止一次。除了坑害大船重工,它还在韩国等地重复同样的套路:合作一半就找借口终止,逼迫对方吃亏。起初还有企业上当,但次数多了后,它的名声彻底臭掉,被各国企业列入黑名单,最终走向没落。
事实证明,没有诚信的企业注定难以长久。大船重工虽然一度陷入困境,但在经历磨难后反而重获新生。而系卓尔则因失去最基本的信誉而彻底被淘汰,这也是市场对失信者最公正的惩罚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外骨骼、双足、人形齐亮相 从康复助行到日常陪伴 机器人离我们越来越近|一探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福利彩票10分钟开一次的叫什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